我对诗的畏与爱

2007-04-10 21:38 阅读(?)评论(0)
 

 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无邪”,“诗之教,温柔敦厚”… …

    前几天又看到海子的诗,然后又循着那个网址找到了食指,原谅我孤陋寡闻,以前真的没听说过,他还在呆疯人院里,偶尔出来一会儿,又进去了。在疯人院里呆了很长时间了...看了他19岁时候的诗,无言…听说他在疯人院里接到荷兰发来一个什么国际大奖的通知,中国只有他和海子获奖,不过海子不在了,他也因为很多原因不能成行…还听说,他的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…诗人啊,我该怎么崇敬你们呢?不是疯了就是早夭?自古就是这样,屈原、王勃、李白、杜甫,到现代的顾城、海子、王小波…,是你们太脆弱太敏感太清高太孤傲,清浊不合流?还是你们的精神总是要远离尘嚣不与我等凡人为伍?!非要应那句:文章憎命达。自古忧愤出诗才?是不是,对诗不怕都不行!

    七岁以前没读过什么诗,现在记得的就是一首叶剑英的攻城不怕坚…和鹅鹅鹅…以及春眠不觉晓人来鸟不惊之类有限的几首。初中时接触过诗经楚辞,但也只是随便翻翻,数得着的那几首,因为老爷子报了个电大中文,却经常出差,他的教材我全过了一下。他最后辍学了却来怪我,说还不是为了要养活我们他才放弃了——不为亲者讳了,就是意志不坚定!初中开始比较正式地练书法,整天写那几个字,没意思得很,特别是楷书,一笔一划,太慢了,碑帖随时有残破,帖收集了不少,玄秘塔、神策军、九成宫、多宝塔等等,但楷书从来没临完过一本,于是就到行书了,兰亭倒是临完过,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,可从来没有什么师傅指点,老爸只擅点篆书,别的指点不了我。又写硬笔,一次性筷子,竹杆,烂铅笔头全拿来试过,总要写点有内容的东西呀!便采用《唐诗三百首》繁体版作为写字的蓝本。

    高一时碰到了一个同学,此君文学修养极高,简直超级棒!对我影响非常大,初中时主创一文学社,并是一家杂志《黄金时代》的记者。第一次去他家,他扔给我一本全宋词,让我把韦庄的两首词翻成现代诗。我在他那看完了《中国文学史》、《书法正传》,浏览过一下全唐诗、全宋词,至少对规模有所了解。他也在写现代诗,经常声情并茂地读给我们听,根本不懂!解释了还是不懂!!!他说,对了,这就叫诗,每个人对同一首诗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,不理解也是一种理解。那时应该是叫“红土诗派”吧,指云南的诗。还带我们去文化馆,跟他的朋友还是老师一起讨论,尽是西方人的名字,头都大了… …仅此而已,后来都忙于学习,关注分数去了。整个中学时代,现代诗只写过一首习作。不过我们班的书法风气很浓,语文老师就是个好手,板书非常讲究。课外还跟我们一起探讨。在那时任何课都成为了练字课,疯狂过一段时间。后来同学相聚,都非常怀念那段一起交流练字经验的时光。因为这帮十几个人,去到哪里虽不说一时之选,但也堪称好手。他们还在坚持吗?我却已经放弃几乎十年了… …那个诗人同学,本来志愿是复旦新闻系,临了却报了个南京建工,在省建,后辞职,开过货车,出租车,卖过手机,电脑,现在在做房地产。他还记得他的红土诗、花筒裙吗?……

    大学,是盛产诗的季节!可那所大学和专业,都是在我的志愿之外的,心情有些不爽.再加上有一次看到学校的墙报上贴了些校园诗人们的作品,伫足观看之后,羞红了脸,几乎掩面而去!!!当时对我的震撼力远非现在的梨花体可以比拟,只因为他的诗里有“**刺破蓝天…”之句!遂把我的诗心吓得阳*,心想:这也叫诗,那我敬谢不敏。真是夜郎人,少见多怪!如果诗是以夸张想象和奇异的意象取胜,那么,他成功了,因为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他的这句名句了,还有,它还对我产生了持久的吓阻作用。诗的力量如斯之巨~~~后来,又见到了李银河最推崇王小波的那首诗,也说的那个**,不过是相反的,“**从天空倒挂下来...”这次没有被吓住,而且我也有点喜欢小波。但在面对这样的句子肃然起敬的同时,依然搞不清楚它到底好在哪里美在哪里?可见我对文学有多迟钝!

    日前,见到一同学的小孩子,在上幼儿园,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!而我是在大学以后才读的三百千增广贤...

   综上,诗可不是我所能懂的。只能在业余,托古意写几句韵文,表达一下自己的慕古之情罢了。写到这又想想,用一首短诗能够表达我的上述意思就好了!

  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 

    上网之后,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窗,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。满足了我学习的欲望,可是我的兴趣过于广泛,诗、书、画、印;文学、历史、军事、政治、时事...网络如海,欲罢不能,形销骨立,累个半死......于是诗,以它短小精悍,富于音乐感的特点,又进入了我的视野.它不用花多少时间(当然要写好,那就要具备很深厚的国学\文史功底了).有篇文章说,写博客是个好习惯,可以缓解生活压力,增长知识,坚持每天都写点,可以提高文学修养...

    管它什么“人文化成”“参赞天地之化育”,先参赞大家,化育自己吧。就这样,越说越长了。

    看钱穆南怀瑾等国学大师的书,为他们“一生为故国招魂”、“在他眼里,得分的永远是中国,失分的永远是西方,全信了他的话,国人都得高兴死,西方人都得气死”这样的感情深深打动,加之以前也是学的历史(那时对抄笔记背书不感兴趣,差点毕不了业,浑浑噩噩,但比理科的自由多了,不用经常做功课)。我不至于抱残守缺,但对全盘西化的论调同样不以为然,因为,西方也有它的传统,如宗教信仰、罗马法、工商社会等等,他们没有斩断过去,过去是斩不断的;因此我不认为我们的传统一无是处,五千年屹立不倒的文明,我对他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都充满了信心!

    瑞典有个汉学家说,他的心在先秦。那么,我的心也许是在博客。这是流动的历史,我也在写着历史。嘿嘿,真的不能再说了。不然太史公又要曰了: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......光有利,没善人来善用也不行。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7-04-14 15:49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